Monday, June 16, 2025

知宗不知教

【破宗流之執筏,歸法海之深廣】

——論「知宗不知教」的覺醒與渡引

佛門八萬四千法門,宗派如舟,各載有緣人渡生死河。然當行者緊抱舟楫,誤認木筏為彼岸;深諳宗風儀軌,卻昧於佛法心要,便落入「知宗不知教」的迷障之中。此非遠寺孤僧之病,實是燈下常見之影——有人能細數禪門五家七宗譜系,卻道不出「緣起性空」如何觀照煩惱;有人精進持咒千萬遍,遇逆境時瞋心猶勝雷鳴;有人護持道場不遺餘力,言談間卻對淨土行者輕嗤「著相」。此等執著,恰如《金剛經》錐心之誡如來所說法,皆不可取不可說,非法非非法。」宗筏本為渡水良器,執筏忘流,反成沉溺之因。

 

◎迷執生三障,法舟成險溺
此症結首在「空心之患」:當持戒坐香、誦經禮懺僅成宗門標記,不與內心煩惱對治相應,修行便如裱褙佛畫——金箔燦然,紙背空洞。次有「門戶之毒」:以宗派為堡壘,以傳承為戈矛,凡不同修法者皆視作外道。此見恰壞和合僧團根本,卻不知《維摩詰經》早開示:佛以一音演說法,眾生隨類各得解。」法雨本無高下,何來門庭之別?更有「智慧之盲」:終日辯論「禪淨權實」「顯密高下」,反將佛陀四聖諦、八正道視作淺白陳言。恰似癡人數他舟楫雕紋,忘卻己船已現裂隙,不覺沉溺在即。

 

◎覺路在根本,渡他須善巧
欲破此迷執,當先自醒:宗派如指月之手,佛法才是天上月。永明延壽禪師作《宗鏡錄》百卷,融通性相;蕅益大師以天台教觀解淨土,皆示現「歸元無二路,方便有多門」的深意。行者當時時叩問:我持的戒、坐的禪、誦的經,可曾減得一分貪瞋?可曾照見五蘊假合?當以《中論》慧劍斬斷名相「不生亦不滅,不常亦不斷,不一亦不異,不來亦不出。」諸宗差別於此八不中道,不過鏡花水月。

 

◎若見同修困守宗筏,欲引其得利,非以力爭可解,當以善巧作渡緣:

以身為鏡,照見法髓
與其勸說「莫執宗派」,不如活出超越宗見的氣度。見淨土行者,真心讚歎彌陀大願;遇禪和子,誠懇請益話頭真義。待人接物時,踐行「慈悲為本,方便為門」之教,讓平等心行成為無聲說法。

順流設問,啟鑰慧門
莫直斥其執,而以探問導向法源。對執守宗規者,可問:「此儀軌可契《金剛經》『法尚應捨,何況非法』之誡?」遇門戶見深者,笑談:「若達摩祖師見後人為禪門正統相爭,會否道『將心來,與汝安』?」

共涉法流,親嘗一味
邀其參與跨宗共修:「南山律寺講《法華經》『唯有一乘法,無二亦無三』,法師融通諸宗闡釋,師兄可願同參?」使其親見千江同映一月。

指月破執,引燃心燈
待因緣成熟,直指核心:趙州『吃茶去』與《金剛經》『應無所住』,可皆是同一指月之手?更激其本覺:您護宗赤誠若轉護『緣起性空』正見,豈非真報祖師深恩?

 

◎萬宗歸海處,明月正當空
佛陀設教,本為破執顯真。當宗名成牢、法脈作縛,方見歷代大德融通諸宗之深意,原是踐行《妙法蓮華經》的終極開示:「如來但以一佛乘故,為眾生說法,無有餘乘,若二若三。」 諸宗舟筏縱有千般相,終須匯入此一乘法海。渡他之要,終在善巧慈悲——
如江潮托百川之舟,不拒其形,終導向海;
如明月照千峰之巒,不擇高低,同沐清輝。

待得人法雙忘時,十方宗流原共瀲灩於不生不滅的覺性海中。那海中明月,非禪非淨,非顯非密;只是你我未執宗名前的——本來面目。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