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nday, June 30, 2025

中論的解脫

【輕問一句:這真是我嗎?】MP3

——中論的解脫

 

有時我們以為解脫是一種遠行,是一場徹底離別的告別,是斷裂,是擺脫;但也許,它只是回來——回到一個沒有妄想與追逐的片刻,在念與念之間,看見心其實可以不執著。那一瞬,並不驚天動地,像黃昏後風靜的池面,不語自明。

 

《中論》中談解脫,不以神秘的語言包裝,而是用最平實的觀照,帶我們從迷誤中醒來。龍樹說:不因有生而有滅,不因無生而無滅,凡事無有定性,故一切皆不可執著。而若一切法皆無自性,那麼,那個想逃離痛苦、尋求終極寧靜的「我」,又是誰呢?

 

這樣的話語,初聽時有些冷。有些人會不安地反問:「若我不存在,解脫對誰而言?若一切本空,那煩惱與解脫的分野又有何義?」但龍樹並不是要你放棄溫柔的自我,而是邀請你,放下那個被妄念層層纏繞、堅固到無法呼吸的自己。

 

想一想,當我們憂傷、嫉妒、焦慮、貪戀時,那些情緒從何而來?它們總像風,掀起是因我們心中有可以攪動的湖;而湖不會責怪風,它只是尚未澄明。我們要做的,不是驅風,而是讓湖水靜下。

 

在修行中,我們學會不急著給每個感受貼上名字,不急著決定誰對誰錯,只是靜靜坐著,聽內心一朵花怎麼開,又怎麼謝。那樣的觀看,不帶評價,不求結論,它叫做「審思」。這種審思,不是思考結果的那種焦急,而是一種輕輕提起、再輕輕放下的智慧

 

當煩惱起時,你不必說:「我要斷它!」那樣的用力,反而讓煩惱更黏身。你只要問一句:「這個念頭,是從哪裡來的?它真的有實體嗎?」就像龍樹說:「若我因有五蘊而有,則我與五蘊即同,無異我可得;若離五蘊而有,則離蘊無我相,無可執取。」那麼,解脫到底是什麼?它不是目的地,也不是頭銜。它是你終於學會對自己說:「我可以暫時不相信這個念頭,我願意多看它一眼,再慢慢鬆手。」

 

妳不需要成為誰的月亮,也不需要證明自己已經到達彼岸。只要妳願意照亮自己的心路,星星會一顆顆來作伴。那些星星,或許就是妳破除一念執著時的清涼,或是妳靜坐時眼角悄然滑落的淚。它們不為誰而閃爍,只為妳自己那顆願意醒來的心。所以,妳無需急。妳只需在每個煩惱升起時,輕聲問:「這是真的嗎?」然後像一朵深夜的花,在不語中開出一點點自在。那,便已是解脫。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