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须看穿的修行陷阱
修行路上最吊诡的敌手,从来不是翻腾的烦恼,而是你用来对治烦恼的「那双手」。初学者苦於贪瞋巨浪(有烦恼有习气),奋力持戒修定,却在「我持戒清净」的细微慢心中,将木铎铸成新锁。中阶者已能伏惑(有烦恼无习气),却耽溺「破妄智慧」的回味,如猎人将斩魔刀供上神坛,反成最黏着的法执。老参享受波澜不惊(无烦恼有习气),未察觉「平静」正是习气潜行的密道——对某类人的下意识迴避,或独处时心头闪过的隐微焦躁,都在揭露未融的冰山。至於触摸自在者(无烦恼无习气),「我解脱了」的念头一产生,便跌入最後的牢笼。
这四重门槛共享同个病灶:将对治「烦恼习气」的方法,异化为「修行自我」的装甲。如涂抹金漆的枷锁——越是精进打磨,越将自己钉在轮迴的展柜中。
若你已经能认出心中翻腾的是贪是瞋,也学会在情绪火山爆发前用呼吸降温。但可曾察觉?那份清醒的「觉知」正悄悄长成新的枝桠——当你为自己及时止怒而暗喜,或为定力加深而欣慰时,「修行的我」已穿上更精致的戏袍。这是「有烦恼有习气」的深层陷阱:烦恼的浪看似平息了,河床却被「自我成就」的泥沙垫得更高。下次境风吹来,浪潮只会更汹涌。要破此局,需把刺向烦恼的刀尖猛然回转,直问:「谁在评判这是烦恼?谁在庆贺降伏了它?」让能观与所观在这一问中轰然坠崖。
偶尔,烦恼才露头就被你拆解得体无完肤。看穿争执源於「我见」作祟,洞见忧虑来自「常执」幻影,智慧的刀锋何其利落!但小心啊,这正是「有烦恼无习气」的险峰。当你反覆摩挲那些「被降伏的烦恼标本」,像将军清点战场斩获,心早已住进更坚固的牢狱。《金刚经》的霹雳就在此处炸响:「我应灭度众生,实无众生得灭度者。」真正的解药不在收藏斩魔勋章,而在事过境迁後彻底遗忘自己的高明。如雁群掠过结冰的湖面,爪痕不留於冰,冰影不印於雁。
渐渐地,生活看似波澜不惊。粗重的贪瞋已伏,旁人都赞你气定神閒。这「无烦恼有习气」的宁静,恰是修行人最该惊醒的时刻。当你发觉仍下意识绕过某位同事的办公室,或在深夜无人的阳台,察觉某个名字浮现时心口细微的紧缩——恭喜,你终於摸到了习气的龙鳞。它们是冰封大河下的暗涌,表面平滑如镜,底下却奔流着未融的宿业。此时与其等待风浪,不如亲手凿开冰层:刻意走近那令你不安的人,清醒地浸泡在升起的焦躁里;当旧伤的馀痛闪现,别急着安抚,要如品茶般啜饮那苦涩。习气在这种「主动试毒」的觉照中,才会显露它虚妄的经络。
当某个刹那,烦恼如朝露入海般自然化去,连习气的蛛丝都无处可寻,这「无烦恼无习气」的风光似乎近在眼前。但且慢!当「我终於无惑」的念头生起,最後一道铁幕已然落下。历代祖师为何饮酒啖肉行疯癫相?只因解脱是最甜美的毒药。济颠和尚的破鞋踩碎的不是戒律,是修行人精心供养的「莲花宝座」。要穿透这终极幻境,需在清明无波时,猝然自问:「谁知清净?!」让这声追问炸毁一切圣凡的残垒。此时回头看——最初那条被烦恼淹没的泥泞小路,与此刻的万里晴空,竟从未分开过。
修行如蛇蜕皮,当你捧着旧皮囊赞叹进步时,真正的危险才刚开始。连蜕皮的念头都舍弃的那天,方见蜕下的与新生的,原是同条蛇的影子。——此刻读着这些文字却不落痕迹的是谁?回光看!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