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nday, June 16, 2025

無印良機

——認識心靈的貼標籤習性與解脫之道

 

我們認識世界時運用的六種功能,本質上皆有其局限性:眼睛辨別色彩形狀卻可能看錯,如同將晃動的繩影誤認為蛇;耳朵接收聲波卻常篩選順耳之言,忽略逆耳忠告;鼻子嗅聞氣息時易放大誘人香氣,淡化細微氣味;舌頭品嘗食物傾向強化苦覺,弱化清淡甘味;身體感受觸覺慣於將短暫舒適固化為永恆追求,如貪戀暖床不願起身;意識整合訊息時更會拼湊碎片編造故事,例如將他人無心眼神解讀為敵意。這些認知偏差如同戴著磨損鏡片觀世,所見難免扭曲。

 

在六識背後運作的第七識,則如同全天候工作的自動貼標機,對所有經驗強制貼上「我的」標籤——目睹夕陽便標註「我的感動」,身體病痛立刻烙印「我的苦難」,乃至回憶往事也不忘加註「我的悲歡」。此機制最棘手處在於自我強化循環:它從心靈倉庫調取過往貼標紀錄,誤將這些累積痕跡當作「我存在的證明」,再將此錯覺反饋回倉庫固化為新檔案,遂使「我執」如滾雪球般日益堅固。

 

初期修行如同撕除商品標籤,雖能暫時清除表面黏貼,但習氣黏膠深植難除,遇緣便重生新標。進階修持則以空性智慧透析標籤本質:當察覺「我的快樂」隨情境消散,看透「我的身體」實為剎那生滅的聚合體,標籤黏性便逐漸減弱,然遇強烈情緒仍會浮現殘膠。根本解決之道在改造貼標機核心程式:溯源追查「我」標籤來源時,發現那不過是心念波動的暫時記號;功能轉化後,原用於標記「我的房屋」的機械臂,改為印刻「因緣暫聚的棲身之所」。

 

當第七識停止噴印「我的」標籤,六識功能遂恢復清明:賞花時僅見色彩層次與瓣脈紋理,不增生「此花應屬我」的妄念;聽雨時純然感知雨滴敲瓦的頻率變化,不起「妨我安眠」的瞋怨;身軀病痛時客觀覺察熱脹刺麻等感受流動,不編織「為何獨苦」的劇情;思緒起伏時冷靜觀照念頭生滅,不妄增因果連結。此時第七識從我執推手轉為智慧警鐘,於每個經驗烙下「緣起暫現,珍惜不執」的覺知印記。

 

關鍵在於徹悟:「我」感實為後天養成的貼標慣性,如同幼時學會在物品寫名便誤認所有權屬實質存在。修行非摧毀這套認知工具,而是矯正其錯誤使用模式——正如改正寫錯字習慣無須斷指,轉化貼標習性只需持續覺察「此標籤是否反映真相」,進而將「我的」改註為「緣起的」。解脫非喪失自我,而是認清貼標者本是虛妄;當心靈不再忙於黏貼佔有標籤,世界反以其本然樣貌清晰映現,此即無標籤境界方為認識實相的真正良機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